深入推进党校智慧后勤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党校智慧后勤是党校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是信息技术与后勤业务的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党校智慧后勤建设,既是形势发展所使,也是自身发展所需。文章分析了党校智慧后勤建设的主要内容,梳理了党校智慧后勤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要积极适应环境和条件变化,把智慧后勤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注重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完善支撑保障,强化建用一致,着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

6.jpg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会变,发展条件会变,发展理念自然也要变。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下统称党校)后勤工作来看,这些年内外部环境、软硬件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还比较大,给传统工作模式带来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式渗透和颠覆性影响,党校后勤工作面临体系变革和结构重塑的双重压力。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智慧后勤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融合优化现有后勤资源,着力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精细化与服务专业化水平,努力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充分认清党校智慧后勤建设的客观背景

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新理念引领下,智慧学校、智慧社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智慧应用从探索到实践、从试点到推广,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党校后勤作为党校事业的重要支撑和社会服务业的扩展延伸,必须着眼发展全局、跟上时代步伐。加快推进党校智慧后勤建设,既是形势发展所使,也是自身发展所需。

1.政策引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国管局《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建设,推进大数据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应用,统筹规划机关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形成统一的业务协同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2.外部示范

各级各地机关事业单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后勤建设。特别是高校后勤领域,得益于高校自身独特优势和强大需求牵引,智慧后勤建设逐步从个别高校的探索实践发展为整个高校后勤领域的广泛行动。部分高校坚持因地制宜,在智慧校园框架内统筹推进智慧后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提供了不少方案借鉴。比如北京交通大学针对后勤队伍庞大、工作脏累繁重、科技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发部署节能监管、水电无人值守、智能教室控制、校园综合监控等智能管理系统,整合搭建高效便捷的统一网络服务平台,降低了运行成本、改进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管理水平,有力推动了学校后勤工作从“汗水型”变身“科技型”。[1]

3.自身需要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党校后勤工作整体上实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面对党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学工人员不断增长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现有后勤在服务方式、保障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以中央党校为例,长期供给制、小而全、封闭式的自办后勤模式,造成后勤工作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在物资管理、合同制员工管理以及设备报修、环境监测、节能降耗、信息共享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管理相对粗放、手段相对落后、效率相对偏低的问题,影响了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的机构合并,原来各不相同的两套后勤体系还要面临从管理到服务的整合融合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深入推进智慧后勤建设,借助智慧后勤建设推动后勤管理与服务升级。

二、准确把握党校智慧后勤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校智慧后勤是党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智慧校园、智慧服务等智慧形态在后勤领域的自然延伸。其实质和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后勤工作业务流程进行线上重塑,对后勤服务保障资源进行线下重组,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广大学工人员提供即时响应、高效服务、便捷互动的智慧后勤环境。党校智慧后勤从技术实现上讲,是基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和应用支撑基础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为主要应用,融合人才支撑、制度保障等外延配套于一体的人机物一体化系统。[2]党校智慧后勤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基础平台

信息感知。综合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等技术,部署安装相关设施设备,接入智慧校园网络,旨在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控制需要管理的目标对象,实时采集其属性信息,为动态了解和控制后勤运行状态提供支持。

网络传输。综合利用光纤、无线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依托校园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络,着力打造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综合信息网,重点打造人机物互通的后勤物联网,为实施智能化后勤决策、管理与服务提供泛在聚合的网络环境。

数据存储。利用集群应用、分布存储、虚拟化等云存储技术,依托校园数据中心和外部云存储服务,科学存储和管理庞大的后勤数据资源,实现存储与管理相分离、管理与应用相分离,为各类应用系统共享后勤大数据提供统一、开放、可扩展的数据服务支撑。

安全保护。按照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综合采取加密、认证、检测、屏蔽等软硬件措施,建立多层次技术防护体系,实现可信可控可查的后勤统一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确保数据、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

2.应用系统

智慧管理。面向后勤部门,实现日常办公和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房屋管理、能源管理、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环境监测、安防监控等后勤政务事务管理的智慧应用,旨在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管理平台。如节能监管系统,通过在校园建筑和市政设施安装传感、计量、控制等设备,可实现对全校水和电、气、暖等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准确计量。[1]

智慧服务。面向学工人员,实现信息互动和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会议服务、文体服务、维修服务、交通服务等后勤日常服务的智慧应用,旨在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服务体系。如后勤统一门户,通过后勤子门户网站、微信客户端、手机APP等各种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并集成应用系统接口,实现所有用户单点登录、自动切换、一站服务;智能报修系统,通过后勤统一门户接收报修信息,自动分析计算并派工,实时向用户反馈维修进度,完工后接受用户服务评价,并可提供历史报修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智慧决策。面向相关领导,实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综合展示、决策建议、方案评估等后勤辅助决策的智慧应用,旨在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严格来说,智慧决策是基于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的综合性智慧应用。如综合信息展示图,以数字校园地图为基础,集成校园建筑和后勤设施设备空间信息,关联相关属性和业务信息,可实现按照权限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专题图输出等功能,为领导全面准确掌握情况、科学做出决策安排提供辅助支持。